2022年,是长江流域第三个“禁渔”的年头,在鱼类资源保护的大背景之下,休闲垂钓不可避免地被“误伤”了!很多地方的钓鱼人都望江兴叹,苦于没有休闲钓鱼的好去处。一些没有禁钓的区域,也实行了非常严格的垂钓管理规定,“一线一钩”成为标配。
一时间,长江流域的钓鱼爱好者们苦不堪言,要么玩起了“黑坑”,要么玩起了“躲猫猫”的游戏,要么无奈地放下鱼竿。当然,这些现象在越来越多的地方正逐步得到改观,对于长江流域的钓鱼人来说,好消息将会越来越多。比如,一些地方已经开始照顾垂钓者的需求,逐步打破限制,给钓鱼人更多活动空间。
1、多地打破单钩垂钓限制
在“禁钓”之初,很多地方都实行“一人一线一竿一钩”的垂钓规则,即每人最多使用一枚鱼钩垂钓,这让很多台钓爱好者不得不将子线上的一枚钩子剪掉,或者换成弹簧等工具进行替代,十分不便,钓友们的怨言也越来越多。
“单钩”垂钓实施了一段时间后,重庆开始打破这种限制,将鱼钩的限制数量保留至两枚。随后,四川自贡、乐山等多个地方也不再要求“一线一钩”,纷纷将“双钩垂钓”纳入规范,获得了钓鱼爱好者的认同。
虽然只是一枚鱼钩的差别,但这反映出管理者对于休闲垂钓的态度,已经慢慢开始出现转变,不再拘泥于“抠字眼”、“一刀切”,这也算是一个巨大的进步。
2、“办证”垂钓成为一个选项
除了在钓具类型、数量上进行规范之外,很多地方推出了钓鱼备案制度,这也算是“办证”垂钓的提前试水。
比如,四川富顺县的“垂钓备案申请书”上,垂钓者除了要填报个人信息外,还要签署个人承诺,这相当于是对垂钓制度的一个普及,让更多钓鱼爱好者主动认识到鱼类资源保护的重要性,自觉遵守垂钓公约。
实行类似这样的垂钓“承诺制”,逐步推进“办证”垂钓,也将是未来的一个趋势。通过制度化、规范化以及实名制的约束,让更多垂钓者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一种规则意识。否则,如果大家都我行我素,那么我们的垂钓环境不可能会好起来,大家仍将陷入无鱼可钓的尴尬局面。
3、垂钓与鱼类资源保护并不矛盾
自长江禁渔以来,休闲垂钓和鱼类资源保护之间的话题就没有断过,二者到底是不是一对矛盾体,这是一个颇具争议的问题。
在编者看来,合理的休闲垂钓,并不能对鱼类资源构成威胁,大部分垂钓者一天下来并不能钓获很多鱼,他们反而会成为鱼类资源保护的“江湖眼”,让非法捕捞者无处遁形。只要没有“绝户网”、“电捕鱼”等灭绝性捕捞行为,鱼类的自我繁殖能力十分强大,单单凭借两枚鱼钩,对鱼类资源构不成根本上的威胁。
从这一点上来看,休闲垂钓绝不应该只是“一禁了之”,引导其向着良性发展更为重要。
4、保护渔文化,长江水域休闲钓鱼有望逐步放开
休闲垂钓是渔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,早在2021年8月份,有关部门就提出了“长江禁渔,应兼顾保护长江渔文化”的口号,并指出“对于合法合规的休闲娱乐性垂钓要适当满足,要发挥其对非法捕捞的监督作用”。
因此,管理部门的本意并不是要全面禁钓,而是要推动休闲垂钓合理发展。不过在执行层面上,目前仍有不少地方连“一线一钩”垂钓都成为奢望,比如江苏、安徽等地,长江干流及通江河流仍然看不到钓鱼人的身影,这不是一个正常现象。
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四川、重庆等地正在初步放开对休闲垂钓的限制,打破“单钩”垂钓的禁锢就是一个明显的信号。
随着长江禁渔制度的不断完善,相应规则也会不断细化,相信在不久的将来,无论是办证钓鱼还是其他什么形式,长江休闲垂钓逐步放开是大势所趋。
那些仍旧对钓鱼人严防死守的地方,也该学学四川、重庆的做法了!
已有 1132 位网友参与,快来吐槽:
发表评论